文明,是学会克制,不是自我阉割。
很多人没法分辨这二者之间的微妙差别。
而这正是令无数本应有机会成为文明人的无辜婴孩被迫失去机会,被迫接受伤害链逻辑传承的主因。
欧美列国是因为幸运,才成为了文明新模式的创建者,成为了人类文明转型进程中的先行者,并在双链争持中天然归入产业链阵营。
它们有责任为产业链逻辑而战,为自身的存在而战,为维持并推广自己的行为模式而战。因为不这样做,它们自身的安全就不可能得到保障。
产业链逻辑不是一种宗教,繁荣模式不是一种宗教,文明人的行为方式不是一种宗教,但它们既然存在,就无法回避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里,在永恒的观念战争中,加入战团。
因为若它不维护自身的存续,就会被其他竭力维护自身存续的观念工具取代。
欧美国家正在面临这样的危机。
在多元共容的旗号下,本土文化正在被排挤被阉割。
在官僚主义的纵容下,本土社群对外来族群极为有限的“消化能力”被漠视,过量移民带来的经济冲击和文化冲击被漠视,指出问题的人,感到不适的人,反被指责。
对妇孺施暴的行径被美化为“文化特色”,习惯了从伤害链逻辑中获益的移民丈夫们和父亲们,正在欧美国境之内向儿子们传授“输出伤害获得奖赏”的成功秘诀。
当“进步”成为禁言删贴的理由,成为使用本身就会瓦解群体理性、阻碍公共讨论的专制手段的理由,当“进步”的大旗被伤害链信徒扛起,当对强势族群“克制”的要求被滥用,被曲解为对强势族群的阉割,曾经的强势族群就会因善良因文明被压制为弱势。
这也没什么,求仁得仁。
但令文明先行者成为强势族群的“核心技术”也会因此失去在观念战场上的优势,失去成为更主流传承的机会,这就不可忍了。
因为这意味着文明的倒退。
很多支持“进步”的人出于善良,认为不论出现多少问题,坚持进步主义者的理念总是没错的。
但他们错了。
因为进步主义的理念虽然美好,真正在社会中发生效用的却从来不是理念,而是手段。如果用来追求美好理念的手段是恶劣的,结果就一定是恶劣的。
我支持平等,但平等不应通过把较强者削弱来获得。
就象我支持给裹好的小脚松绑,却不认为把小脚妇女健康完好的手臂砍伤、弄残,就能“让手和脚更加平等”一样。
我支持民主,但民主不能是“多数人的暴政”,不能是多数人仗着数量优势否定少数人命运自决权利的借口。否则,伤害链国家通过洗脑获得的牲人人口优势就能让每一次民主选举的结果都是暴君上台。
我知道,要分辨细微的差别,对许多不习惯使用抽象概念进行思考的人是困难的。
而正是因为困难,许多不假思索地追随美好口号的人,才会怀着善良的初衷,成了伤害链的帮凶。
今天已经让无数人获益的,以产业链逻辑为主导的秩序,是在历史进程中自发涌现的而不是在某项理论的指导下建成的。
即使最先进入繁荣的族群,也尚未觉醒。
人们还不知道已经获得的这种美好而又独特的文明模式是怎样生成的,需要怎样维持。人们更不知道它该如何复制。
所以,移民,在欧美国家成了问题。
因为人们不知道,面对大量涌入的移民,面对大量涌入的异质文化基因携带者,面对本能地想维持自己过去生活方式的外来者,本地人要怎样维持自己宝贵的原有生活方式——那可是人类史上第一次令社群得享繁荣的生活方式——而不被冲散。
移民可以入籍,可以在法律上完成“归化”,但对维持一个接纳移民的国家的“旧貌”更重要的,是移民在文化上,在价值观上,在行为模式上的归化,是对文明的归化,是真正成为文明传承者的归化。
一个进入美国的移民,实际上,只有成为了自由女神的精神后裔,只有具备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文明人、现代国家公民和自由世界文化基因传承者的能力,才能算真正完成了“归化”。
只有让移民实现这种真正的归化,文明归化,得到接纳的移民才会是这个国家维持繁荣的积极因素而不是消极因素。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持国家特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接纳移民的数量应以能促成移民完成文明归化的能力上限为准。
如果你愿意敞开怀抱接纳更多移民,如果你需要用移民填补生育率不足的人口空缺,可以,但你需要先提高对移民进行文明归化的能力。
否则,接纳的伤害链信徒越多,你就会越“不象自己”。
欧美列国在面对移民问题时,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什么?
是本土文化被冲淡,和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文明的传承被冲击的问题。
是文明的传承需要被重视被加强的问题,是一群糊涂虫正打着多元共容旗号让野蛮落后的陋俗冲击取代文明准则的问题。
而解决这问题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是重新认识到作为文明先行者传承文明、推广文明的责任。是把每一个进入国境的移民教化成文明人,尤其是把每一个无辜婴孩教化成产业链逻辑的传承者,让每一个婴孩都不必被迫接受伤害链文化的规训洗脑。
是意识到克制不等于自我阉割,在观念战争中,在上万年的文明演进历程中,迄今为止最能为接受它的个人带来幸福的文明观念,有责任大获全胜。
也是把促成个体乃至社群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最高效方式找出来,在境内应用之,向境外传播之。是让文明,象抗生素一样普及。
风起了。
不论按最乐观的估计还是最悲观的估计,世界都会进入动荡时期。
但值得期待的是,科技,将成为以出人意料的速度结束动荡期的希望。
因为当产业链阵营中的人们切实感受到安全威胁,把资源投向安全领域,当市场需求引导着那些天才的发明家们把注意力投向安全领域,创造出全新的战争手段,“斩首” ,就有极大的可能成为快速中止核战的主流战术。
一场核战打下来,除了伤害链主,几乎没有人能从中受益。
但一场核战打下来,在死难者的尸山血海面前,产业链阵营的共识瓶颈却有可能被瞬间突破。
人们会愿意打破欧洲在旧时代战争史里形成的历史惯例,不再把国与国的战争,看成国王与国王之间的“君子之争”,民主国家的选民会放弃“宋襄
... show more